本帖最后由 李老大 于 2013-10-13 15:24 编辑
水头独戏鲫 时光匆匆,自上次囧钓行以后已经十一天了,钓瘾又犯,在家中已经不能平心静气了,夜晚又时常梦见大鱼戏水;于是,9号早晨,掐指一算今天店里没事,上楼背上渔具出发,目标离住处最近的永甸碑沟;路遇粥铺,喝上一碗暖暖身子,一小时后,久违的永甸碑沟四号港就在山下,停好小五,看着一堆渔具开始发愁,一个一米乘八十的大钓台、一个三层鱼竿包、一个三层鱼护包、最麻烦的是还有一个特别舒服的大椅子,这椅子坐着那是贼舒服,可搬动起来却很不方便;好在材质是铝合金的,重量够轻,开动脑筋,将这大椅子用绳子绑在鱼护包上;这回行了,身背鱼护包外挂椅子,右肩挎着鱼竿包,左手拎着大钓台;顺着弯弯曲曲近二里地的山路,吭哧瘪肚的气喘如牛来到码头弯子。 弯子静悄悄,没了往日众多钓友的喧闹,支上家伙,很有“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感觉”?可王士祯笔下的“独钓一江秋”好像应该是一丈丝纶一寸钩,字面理解那就是一把短鱼竿外加一枚鱼钩;而老大我两支长枪挺立,鱼竿丈八伴丈五,丝伦更非一丈,至于一曲高歌更是非分之想,下竿自是越静越好,那一樽酒更合老大无缘,老大是铁杆水货,只能弄瓶冰红茶滥竽充数了。看起来,老大独钓和诗人笔下的意境相去甚远;还是“老大水头独戏鲫”比较靠谱哈。 嗑唠的有点远,咱还说钓鱼哈,老大嘛,那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年英才,自是不屑于用0.2子线0.4主线,得用1.5主线1.0子线那才跟身份相配嘛,谁敢说这地方不会突然来条身患脑血栓的成年鲤鱼呢?那丈八长矛就是为这家伙预备滴,即使丈五一篮墨攻2,也要有理想,线组一视同仁。 金鳞王鲌119加香鲫2000各半开饵,三五竿后,墨攻2即告上鱼,可上来的鱼却很令人失望,左右端详,咋看也就一两大小,就算往大了估,那也不超过一两二钱,除非是弄回家再喂半年后,才能勉强称其为板鲫。可家中鱼缸里已经有了常住团伙,这小东西还没资格入住;失望归失望,不是有句话叫:老太太看地图-这哪到哪啊;兴许一会就来大家伙了。于是再来,上来的还是那么大;于是,丈八长矛上阵,仍是这蓝精灵上阵,一会功夫就开始烦躁了,这也没有啥手感啊! 回头抓几把颗粒扬进去,好嘛,这回鱼漂老实了,翻出套颗粒的工具,套上了十几颗,挂鱼钩上弄进水中;期待弄点精彩滴。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半响,那芦苇和纳米犹如扔进水缸。 也不能干等着是不?翻出那80元买的丈二软竿,哥们我找找手感行不?放下村长的架子,找一套0.6主线,配0.3子线千秋3号金秀,团一团鱼饵开始拉起来,一竿两竿三竿,到第五竿就是一个双飞,两条小鲫鱼在空中翱翔,手腕在挡针旁翻转,两条半两的精灵近了鱼护,再来,大白条扭着腰身炫着银白前来报到,不大一会,大雾消散,暖暖的阳光照得那叫舒坦。可人舒坦了,鱼口也变差了,看来鱼也被阳光照得懒洋洋不爱动弹了。 换回丈五鱼竿,时不时的弄上一条,个头比丈二鱼竿上的明显见大;口慢下来,有了闲暇,将丈八家伙支上,偶尔也能蹦上一条三两到半斤的,可那频率却实在很差。转眼间,太阳西斜,时针指向下午三点;收拾东西打道回府。看着一堆渔具加上一包小鲫鱼,那是真愁得慌,可再愁也得扛,将鱼箱和椅子及三层鱼护包绑在一起背上,挎着鱼竿包拎着大钓台,一步一步的挪到了山顶小路,这不到二里地的上坡山路,走了接近20分钟,累的眼冒金星好歹算是挪到了小五跟前,站在山顶,拿起卡片相机咔嚓几下,将秋天的景色收入记忆里、帖子中。 本次鱼获有八斤多点,没有放流,拿回家中大家分而炖汤,看看能不能下奶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