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新人,久陷鱼乐圈,初入重钓网,涉竞技未深,历野钓未精,属于钓鱼骨灰级,竞技炮灰级。自加入组织以来每晚踌躇流连于各版块,受益非浅。每每打开电脑浏览钓友们在坛子里激扬文字,展示风采,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如此鲜活精彩的别样人生;每每此时,我顿觉想说些什么,该说些什么。。。。。。无奈钓龄、钓技有限,唐突冒昧之言难免贻笑大方,故潜水至今。
四月,重钓网月赛改革,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开放思路接纳我等新手加入竞技比赛,实则为重钓网更为大众的一群人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个人认为此举有利于共同进步,符合当前形势,顺应了网站可持续发展方向。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月赛,虽比赛已经过去,但赛事的组织,赛场的点滴仍让人印象深刻,以致午夜辗转反侧终不能寐。就以此赛为题和钓友们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吧。
说起我的竞技钓就要说到我的台钓,说到我的台钓又要说到我的传统钓,说到我的传统钓就悠长了,其实我和大多数钓友一样经历了大多数钓友经历的人生轨迹,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这一过程中我做梦都没想过会和钓鱼扯上关系,独钓寒江雪的风雅非我等布衣的精神追求,走上这条不归路完全缘于一个最单纯的动机——舔犊情深为年幼的女儿钓点没污染的土鲫鱼,后来的事就不表了,反正中毒致深,提起钓鱼肾上腺素急剧升高。为了每次从两湖搞回更多的渔获,我开始学习钓法,钓技。从网上,渔具店,只言片语间在我的脑海中拼凑出要钓好鲫鱼必须学台钓。于是开始了我的漫漫台钓之路。遭,扯远了,说比赛都嘛,扯回比赛。
本次比赛我上山前就估计要跟大师们同场竞技,所以起了个大早,头天就把装备搬上了车,闹钟一响到车库也就10分钟,我基本功输你,饵料输你,我还不相信态度还输你,6点准时出发,准备早点到赛场校核浮漂,反正做好了准备我也不得闪哪个。一路疾驰,飘逸上山,一看表才6点40。调好两个池子的漂,钓友们也陆续到场了。趁凯站长,肥牛版主做赛前准备的阶段,我开始四处打量钓友们的准备工作,(不要小看此阶段,看看大师们用的漂,再看看调目,看看线组,看看开的饵料,总会看出些端倪,我新手,我不问,看还不得行呀)。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黎大师,我和黎大师也算故人了,这几年钓鱼得到大师指点不少,立马上前打烟。黎大师正座在水边做主线组,上边已经开始喊抽签了,大师就是大师,这份淡定,从容,学不来,看都看不懂。(我还是觉得线组不适合在进赛场了做)。抽签下来黎大师开始调漂了,大师问我,今天准备怎么钓,一听有戏,马上蹲下,虚心请教。(冠军亲授):对象鱼还是钓底,打浮看似速度快。钓底和离底那口比较稳当,赛后的确验证了大师的话。9点准时开赛,尽管本次比赛融入骚搞元素,尽管凯站长,肥牛版主不时调侃相熟钓友,极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比赛氛围,但赛场上早已是刀光剑影,暗流涌动。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了比赛。
第一场我抽到2区18号,比邻亚军大理石,进入比赛后,一开始也是老老实实钓底,抽了几杆后,发现浮漂翻身就顶,想想大师说了钓底,就压住不打,到底再打,或者是接近钓目再打,上了几条鱼后越发发现浮漂上顶,或者浮漂下降过程中有加速,或者浮漂下降过程中停顿,试着打了几竿,中了2次双尾,这下坐不住了,认为鱼上浮厉害,立马拉下浮漂开始打浮,为了延长饵在水中下摆时间,方便鱼接饵,我又拉开了铅皮座,至于效果后面再说。 第二场有幸抽到的位置是亚军在左,冠军在右,我在中间,黎大师果然是钓底,水线长度一看便知,自己开始打起小算盘,左边大理石钓浮,右边黎大师钓底,我要选择钓底的话,大理石钓浮,有可能从我这打乱层,大师洞察秋毫,把控能力超群,不要说我骚搞哈,我也只有打浮了,反正怎么钓都不会超过大师的。至于效果同样后面再说。 第三场混重,更加有幸抽到二边,三边奇迹般的又是黎大师,不说了,奇迹还在后面,晓得搞不过他,记得上次到荷韵苑黎大师就指导过我,这个混养池没得其他钓法,一个字,等。抽几竿窝子,把饵料搓得粘,软,抛下去,眼不离漂,手不离竿,就这样等那个有力的一顿,事实证明这招在这个池子真的是屡试不爽。 第四场混重,我真幸运又抽到二边,大边是谁没得悬念,奇迹黎大师,看来注定是我近距离见证冠军的产生,四场比赛,三场近距离观察,不遭我学点东西都难。总体来说这场比赛体会最深,大师临场的应变能力,对饵料味型的研判,对赛场的把握都让我折服:比赛开始前,大师对我说,这边浆层厚了哟,立马我心领神会,掏出剪刀,修剪了铅皮,又把漂向下拉了半目,其实这些道理钓鱼人都懂,就看是否能够灵活的运用到比赛中去。当然有了大师们的不吝赐教,我们这些新手才可以得以更快的成长。比赛开始,我依旧延续上场的打法,运气不错,5分钟内两个清晰的顿口,一个缓慢黑漂都没放过,三条鱼入护,大师还没开张。我知道这种短暂的优势不会持续太久,果然一会功夫大师就开始连发,并开始调整饵料状态,虽然我不知道他对饵料做了怎样的调整,但收到的效果立竿见影,不得不让人佩服,比赛完后,大师还是以2斤多的优势反超了我。
赛后总结:1.邓大师说过,钓鱼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合适调性的竿,合适的线组,合适的饵料,合适的钓法。我这次比赛对象鱼钓竿的选择就没把握好,只是一味的想到快鱼,强势打法,用了一只硬调鲤竿造成跑鱼无数(在飞鱼过程中)。2.对象鱼战术运用混乱,钓浮过程中没坚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泳层,见动作就打,打到后来空竿无数,把鱼打乱了,人打懵了,节奏也乱了,心态也乱了,子线开始不停的打结,不停的缠绕,不停的更换。3.大师说得钓底和离底那口有道理,这就是为什么他钓177,我钓86,当然基本功,饵料至少也有100条的差距。钓底,离底,可以控制鱼在相对固定的一个泳层,可以让鱼有更充分的吃饵时间,我的打法是子线都还在下摆,鱼追饵出动作就打,虽然快,极易空竿,鱼没真正吸饵入嘴。4.没体现钓浮的操作要领,没在一个层面大量聚鱼,一味求快,反而欲速则不达。5.基本功不够扎实,抛竿,飞鱼,卸鱼,拉饵动作不连贯,在对象鱼这种每秒必争的比赛中,有效作钓时间远远低于大师们。6.看口能力欠缺,不能正确把握提竿时机,越怕空竿越不敢打,只对自己熟悉的动作有反应,势必丧失很多中鱼机会。7.混重比赛没把握位置优势,没及时作出相应调整,观察到大师在等口过程中有逗鱼动作而自己没作出相关效仿。8.大鲫鱼只注重了饵料状态,没考虑味型,赛前虽然找刘丽查看了原塘料,并了解了投饵数量,时间,但在配制饵料上原塘所占比率不足,还是应该以原塘为主,毕竟面对钓放了数次的鱼,原塘会让它更安心就饵。9.基本功不足,看大师中鱼后,直接贴水面飞进抄网,卸鱼,上饵,抛竿一气呵成,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耗时很长。
王超大师说,竞技钓鱼钓的是细节。我们和高手的差距,我认为一是基本功,二就是细节。练好基本功,优化细节,新手到大师的华丽变身就不远了。说来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对我等非职业化的发烧友来说,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其中,完成了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后我才是个钓鱼人,空着肚皮钓鱼是不可想象的;面对这么好的赛事,调整好参赛心态,正确定位自身在赛场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重钓网为我等新人提供一个每月向高手学习的机会就不要浪费,也许放下鱼竿,在我的行业我是翘楚,是精英,但到了水边,我是新人,我必须弯下腰(不是折腰哈)以不耻下问的精神向高手请教,他们的一句话就能为你拨开云雾,至少我这样做了,收益良多。 以上就是本次比赛的一些点滴经验,妄语胡言,但求不要反感,能引起共鸣,善莫大焉。 天空于重庆 2014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