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是24节气中的“大雪”。经历了几天冬雨的洗礼后(5日,6日下雨),预计在7日升温的天气,却出乎预料地在南宁城区到了个位数————当天早晨,吴圩(地名)气象站的温度最低只有5.7度,凤岭(地名)气象站的温度最低只有8.7度。这是今年11月以来,南宁首次出现低于10度的气温。
前几天,据说翡翠园钓场换老板了。。。。。。
想起曾经在这个地方,我也有过不错的钓获。
于是,我信心满满的来了
今天选用的线组,1.0主线+0.6子线+0.5新关东钩
准备今天作钓的饵料————金龙系列饵料。今天的目标还是钓鲤鱼。
下面开始做鱼儿的美食。
今天计划做一款干散的饵料,配合一款拉饵,目的就是要诱,钓结合。
这个是目前全国各地时兴钓法,我也要与时俱进才行。
200ML量杯的“米诱颗粒”,内含小米,麝香味
加少许“强食剂”万能一号
两杯200ML量的原塘水,共400ML。为什么要放那么多水?这个跟工厂的建议饵水比1:0.8开始有很大出入的咯。。。。。。稍安勿躁,因为今天我要开两份状态不一样的饵料。必须先把这种颗粒状的饵料先充分融化开才可以继续下一步骤。再说了,开饵料,也不应该一成不变,按部就班,要根据各地鱼情需求来做调整;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鱼儿,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好的鱼获。
让水充分盖过“米诱颗粒”,
大概20分钟后,就基本上发涨开了
装100ML量杯量化开的“米诱颗粒”原浆,
放出来备用。
准备50ML量杯的“狂道鲤1号”一杯
准备50ML量杯的“金龙鲫1号”一杯
再加大概30ML量杯的金龙拉丝粉。
由于“金龙鲫1号”和“狂道鲤1号”里面都是含少量拉丝粉了的,
但由于今天气温相对比较低,我按以往经验加的拉丝粉的比例,效果如何,现在不敢说。
将以上干粉饵料充分混合均匀以后,倒入准备好的“米诱颗粒”原浆,充分搅拌均匀。
静置6分钟后,拢团,稍微用力挤压出饵团里面多余空气
试试拉出两团饵料看看
这样的饵团效果,我个人基本上就满意了。
拉饵制作完成,下面要开的是干散饵了
“狂道鲤1号”(浓腥),100ML量杯一杯
“狂道鲤2号”,100ML量杯1.5杯
“金龙鲫1号”,100ML量杯一杯量。这样搭配起来,
整个饵料才不至于过于腥,我个人认为,腥香参半,还是比较好的
3种粉饵充分混合均匀后,
均匀撒落覆盖在已经泡融化好了的“米诱颗粒”表面。
充分搅拌,搓揉,让所有的干粉都“湿”身,就基本上可以了,
看见那些好似颗粒状的小球,是泡制的小米,留鱼就靠它们
捏上钩看看,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这个形状的干散饵料,入水后就立马从上下两头开始散落,一路下沉到钓点,形成一个饵料散落“柱”形,由上至下,立体招引附近鱼儿的注意力,很快达到聚鱼的效果,而且,饵料里的米颗粒散落窝里面,达到了留鱼的目的。当然,操作的时候,也要注意,千万不要打满竿了,打8分竿的位置就可以,等鱼进窝了,再配合用先前开好的拉饵“逮”鱼。
在天气热,鱼活跃的时候,我打干散饵,基本上就开一盘,等鱼入窝的时候,在干散饵一角的饵料里多撒一点水,调整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搓小一点就可以“逮”到鱼了;然后再根据窝里鱼情的变化(一般钓上来2——3条鱼),再采用一钩搓饵,一钩干散的办法,保持鱼窝不因为鱼被钓被了或者窝料少了而出现“断口”的现象,效果相当的好
打了十几竿干散饵料后,终于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客人
最后收竿时候的鱼获,大罗非8尾,鲤鱼一尾,鲫鱼十几尾,重量有30+斤
这条罗非是犒劳自己的,我们家的砧板有点小。
总结:
或许是因为天气变化的原因,今天钓上的鲤鱼不多。反而上了好多大罗非,或许是因为水底还暖和,罗非鱼这个热带水域的鱼种比鲤鱼先知先觉,抢着进食越冬。。。。。也或许鲤鱼根本就斗不过罗非鱼;鲫鱼是最耐冷的一个鱼种(在这3种鱼里面),越冷越有口,往时野钓鲫鱼,也是这样在水温比较冷的时候才会有好收获(我们这里)。
今天的饵料,开的或许还是过于偏腥了。但是有一点,这个干散饵料,没有以前旧一代的“狂道鲤“那么粘手了;开的拉丝饵也没有发现有反水的现象了,是不是也与气温有关系呢?
总之,一个饵料好与不好,首先要看它适不适应当地鱼情(味型),其次还看饵料的物理状态能不能有效持久。但,不管这么说,还是取决于最终的鱼获,鱼获说明一切。
最后,欢迎各位钓友指正。
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年里多钓鱼!钓好鱼!!钓大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