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蓝】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翻看老帖感悟。
如果您是一位对野钓执着、享受过程的钓友,相信您的快乐建立在野钓的不可预知性上。
“探钓”才是野钓真正的乐趣。探钓的过程曲折、艰辛,对鱼情的摸索不亚于做学问,最后找到对路的技法,满足感油然而生!
君可见,小凯若干年来,每一篇拙作都有钓场名称,更甚有详细的路书和钓法参考。
发表后,短时间内就不再涉足该钓场,并非人多不去,而是兴趣使然,转而投向新的钓场探寻的过程中。
实际上,一部分表面看起来很风光的收获的背后,是做了一次甚至多次探钓,并遇到了更适合钓鱼的天气,总结出了这个钓场的钓法,方成佳作!
一个钓场摸索清楚了,鱼道、技法拿捏得当,往往才会有很好的收获,仅仅是一个钓场的信息,恐怕是代表不了什么吧!
与“渔智乐”木师泡茶论鱼事,颇有同感:成功人士喜欢高尔夫球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目标是不同的洞洞,有挑战也有新鲜感,当您都一枪进洞了,这个洞恐怕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野钓同理。
自留地,小凯是没有的,天下钓场,皆属大众!老窝子,小凯也是没有滴,世上本没有窝子,钓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老窝子!
西部地区水域众多,重庆、四川、贵州三地这么多钓场,您钓了多少?
近郊小水库、河沟上千钓场,您钓了几处?
固守在一个熟悉的窝子,一把酒米,一盒蚯蚓钓一辈子? 如果这是野钓的乐趣,那我宁可赌塘,毕竟赌塘还有和鱼塘老板斗智斗勇的乐趣!
若干年的吃皮文化,作为总版主的小凯,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大家从来都看到的是光鲜的一面,对渔获做了太多的放大,以至于吃皮之声不绝于耳,真正的钓技钓法,绝大部分是不关心的,是自以为是的,往往一篇文章一拉到底,就是看别人钓了多少鱼,然后是否有路书。一看鱼多,又有路书,心急火燎的就杀向钓场,然后落败而归,最后归结为:又一个钓场被重钓网搞烂了!
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您思想僵化,视信息如大敌,您是在和时代抗衡!小凯公布了这么多钓场,依然能钓到鱼。今年初两进长寿湖宜家桥,在钓花参的线虫窝子包围中,不一样用拉饵钓起40多斤板鲫么?假设一下:如果没有重钓网,有没有其他网?互联网平台是各种信息汇集的聚集地,也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没有重钓网,一样有其他的钓鱼网崛起,成为一方钓友获取信息的平台!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在小凯若干年的野钓生涯中,更着重钓技钓法的探寻,这才是提高自己的过程。不要曲解“拿鱼说话”这四个字的含义,渔获,只是检验自己钓技钓法成果的标准之一,不是全部。
翻开历史老铁,小凯2009年12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当年发表后,可以预知,仍然是重钓网大队伍杀了过去。如今,她怎么样了?
择日下午出发,从江北重钓网俱乐部驱车行驶54公里到达钓场,准备钓到晚上十一点,检验下这个钓场还有没有鱼可钓?
经过一个水库,之前是承包养殖大塘,如今政府收回后,也成了野钓的场地。(路书文后附送)
我们的目标是这里,一看当地人已经很多了。
询问得知已经出鱼二十多天,此刻已经不好钓了!
且有过河钓好几副包围。
已经下午五点多,就在此地选位下竿。
这是当地一位大哥钓蚯蚓一天的收获。
趁着煮饭,四处看看。
这位谭大爷五年没见了,当年74,现在快80了,基本上没事就在这里钓鱼。
就在这位大哥旁边下竿,水深只有1.7米,6米浣溪加强版全开,酒米洒不拢了。
听旁边这位大哥说今天有个当地钓友已经打了红薯,决定直接下竿垂钓!
当地大哥钓起收竿鱼,足足三四两的鲫鱼。是个好兆头!
说着说着我这浮漂一顿,二两小板上钩!
天黑前钓了两小的。
天黑后,越钓越大。我的饵料开得太干了,时间太晚懒得重开,这个原因让我损失至少8尾鲫鱼。
饵料太干,挡嘴,容易挂到嘴边,造成遛鱼和起鱼时跑鱼;
饵料太干,动作出得很差,抓口不准确;
得知小凯消息前去的渔智乐大哥收获也不错
总结: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同季节时间段,翻老铁有收获。看有路书的老帖子,探钓比打拥堂好,收藏起来,n年后你会发现你的钓场太多了!
路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