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遗忘的钓法和鱼种(四)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是探索世界最好的武器,老祖宗的智慧不用过多强调,各行各业里都有代表性人物和著作。人的大脑虽然开发的不多,但人的精力却是有限,专业型人才所学是精髓,复合型人才所学是全面,博学才能多才,哪怕没才懂点皮毛也会与生活息息相关。这篇我们来聊聊小时候望而生畏,被打入妖魔鬼怪行列的——水蛭(蚂蟥)。
水蛭,俗名蚂蟥,体长稍扁,乍视之似圆柱形,体长约2~15厘米,宽约2毫米~1.5厘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黄色纵线,腹面平坦,灰绿色,无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相似。眼10个,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背面暗绿色,有5条纵纹,吸取血液,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身体各节均有排泄孔,开口于腹侧。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前吸盘较易见,后吸盘更显著,吸附力也强。
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水蛭在中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分布。生长适温为10-40℃,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水蛭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
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
水蛭我不知道能不能划入鱼类,但我非常能肯定的知道水蛭没有一种钓法能钓到,将它放入这系列篇章中也是因为我的成长经历中水蛭也一直相随左右。小时候爱钓鱼或是钓过鱼的应该都有印象,传统钓等死口,没做窝的情况的下也只有死守,死守自然连竿的可能性不大,等口往往无聊,东瞅西望下经常能看到又肥又大的水蛭或在水边辗转腾挪波浪式游走,或是爬上岸边慵懒的晒着太阳,这个时候就会放下钓竿捡个小树枝将这妖魔挑到岸上严行拷打,“十八种酷刑”一一招呼上去,脚踩、刀割、石头砸、太阳下暴晒、用火烤……,令人非常惊讶的其貌不扬的水蛭生命是如此顽强,如同电视剧里的英雄被整的面目全非却依然呼吸不止,生命不息,再强的东西总有脆弱的结点,如同阿喀琉斯之踵,切肉要切纹理,剁骨要剁关节,找准方法一击致命,水蛭的弱点就是食盐,这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当父亲三指捏着一小撮食盐撒在水蛭身上时,再厉害的水蛭也会立马卷曲化水挂了,知道了这个绝妙方法后,被我亲手行刑的妖魔可不在少数。
农村的孩子都应该知道“双抢农忙”假期,这时候家里大人都在水稻田里收割水稻或是分秧插秧,作为免费小劳力的我们都光脚光腿嬉戏在水田里,农活结束回到家清洗时常常会发现小腿处爬着条水蛭,水蛭嘴里特殊的麻醉口液感觉不到疼痛,发现时肯定被水蛭吸得破皮出血,大人们经常用水蛭会钻到肉里来吓我们,年纪小时会吓得哇哇大哭,这时大人们会乐呵呵的点根火柴靠近水蛭一烤,水蛭立刻卷典脱落,百试百灵,大了就不哭了自己拿着树枝慢慢挑它下来。这种被水蛭亲密接触过而在心里留下了的阴影,也是小时候把水蛭划归为妖魔的最大原因。
今天用所学的知识来为水蛭沉冤昭雪,极高的药用和经验价值应该将水蛭从妖魔鬼怪行列移至人类朋友的阵营中。最近爱上了《中医类》的网络小说,其中有本书中有个案例,有一疑难杂症,需除伤口之坏血,在不能动用西医的高科技时,英俊潇洒的男主角用水蛭这一传统中医手法来解决的方案令人大开眼界,无比自豪。只要存在,必定合理,虽然有时候长相丑陋点,还背着恶名,但都是生态链上的一份子,对自然和生态起着各自的作用。生命是脆弱的,哪怕这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水蛭在近年来也慢慢淡出钓鱼人的视野,环境保护,真的不要再成为一句口号!
(第四季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