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枯水期来临,重庆长江二桥下的挡水堤江段,又迎来了每年必至的垂钓旺季,众多鱼友汇集江边野钓场的热闹场面,又将重现。
长江边的挡水堤,横向伸入江中约百米,是为将枯水期的江水挡向主航道而建的。巳建二十多年的挡水堤,局部堤段的上、下方,或被急流冲成水坑,或被淤积成卵石滩:滩上的高处是卵石山、平处是卵石滩、低处是卵石坑。在汛期,十多米深的江流,翻堤而下,强大的水流,裹协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将堤后冲成了大左小右,大高小矮,一大一小的两个水坑, 水坑的外围,皆是高低不平的鹅卵石。枯水期的大水坑呈长条圆肚形,深处有四、五米,面积近十亩,另一个小水坑,水深约两米,仅一亩多,此坑虽小,却与江水相通。岸边有排江的热水注入左边的大水坑,这两个有流水相联的水坑,因而水暖。每当江水低于水坑时,有不少鱼儿贪恋温暖与丰富的饵料,滞留于此。暖水能留鱼,鱼儿引来钓友......。
[原创] 江堤下的水坑 附图
12月21日,该吾正休,家里没啥事,计划去江边钓鲫。据称前两天,有人在小水坑,钓获大条的鲫鱼不少。拿上鱼具,兴冲冲地赶往江边去凑闹热。才刚出门,手机的定时钤声响起了,这是在提醒我,早八时巳到。 来到小水坑的下方,下方较浅,深处才一米多点。打上两处酒米窝子,挂上鲫鱼最爱吃的红线虫,投入窝点......。上午都快过去了,尽是些巴石壳、恩仔、沙鱼鳅在偷食鱼饵。真没劲,别人用酒米获大鲫,吾亦酒米,仅钓了条小鲫鱼,难道,我泡的"农欢"酒米不行? "扑哧",一条鲫鱼跃出水面,荡出一圈迭一圈的水波纹。见对面陡岸处的水边,有鱼儿在活动,就去那里打了个酒米窝,约半小时后,离新窝两米远的水面,泛起了数粒鱼星,忙伸竿入窝试钓。过了一会,未见星漂点动,欲检查鱼钩上的线虫,右手轻轻提竿时,有股拽力从水下传来,忙用左手补击竿体,让4号袖钩刺入得更深。弓竿十分钟后,一条不算小的江鲤,只余下张嘴吸吐江水的份了。
[原创] 江堤下的水坑 附图
在上、下4号袖钩挂上更大团的线虫,再中鲤,岂不更爽!一粒星漂缓缓下沉,极像鲤鱼吃口,杨竿却是条半斤的银鲫。而后,小鲫,船丁相继出水,越钓越小,直至再无漂动。
[原创] 江堤下的水坑 附图
欲鲫却鲤,欲鲤却鲫。这才是: 有心钓鲫鲫不到,无意江鲤鲤鱼来!
[原创] 江堤下的水坑 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