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钓场位置:德阳市中江县*** ②.出钓日期:7月7日 ③.天气形态:晴,21℃~28℃;南风,微风 ④.钓位选择:坐北朝南,钓点水深1.5m± ⑤.出钓人员:鱼路有鲤、飞鱼、苏果 ⑥.用竿竿型:鲤竿4.5m ⑦.线漂钩型:1.2#+0.6#;短脚长身长尾底钓3#漂;伊势尼3# ⑧.用饵配比:颗料饵 ⑨.拍摄参数:索尼RX100
本来还在上班,午饭后,群里几个小伙伴们硬要拉到我去郊外一个废弃塘耍一盘。其实,这几爷子的心思,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近段时间哪儿都不好钓,水库、河流跑了不少地,那都是去时像打了鸡血似的信心爆棚;归来全都像焉气皮球,耷拉着脑袋,踏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中。早就听我说起郊外有个废弃塘,运气好的话,偶尔还会有惊喜。但苦于找不到路,这是要我跟他们带路嘛。 耐不住软泡硬磨,下午带飞鱼、LOWA等一行到郊外翻身村一废弃塘耍了一下午。结果嘛,反正除了麻麻鱼闹钩,整个下午就稀稀落落的几个顿口。不过还好,几个口都抓住了,最终飞鱼收获5尾,我3尾,LOWA2尾,都是二两左右的野鲫。嘴巴上几爷子都称:这种地方,有此收获该满足了,但内心里都晓得,今天没过到瘾。 我钓的商品饵,一下午都在跟这些麻麻鱼作斗争:
最终收获三尾野鲫,放归自然,等段时间回来就是板子了:
回程途中,LOWA提议跑一趟***。自从河里放了水,水位下降一米有余。算算时间,也有近两个月了,也不知是啥情况。反正也没有更好的去处,一行人都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早,七点过起床。LOWA临时有事来不了,补充了个新手苏果,加上飞鱼,一行三人,真奔船形坝而去。 37公里,将近1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钓场后,径直往上游而去。钓点选择:
都知道鱼有趋温、趋氧、趋食三性:上游水深相对较浅;坐北朝南,处于下风口;水草中食物丰富,也是天然避险之所。
找好底后往窝点打一把酒米米,然后调漂,静待鱼儿进窝。 差不多一刻钟后,挂饵施钓:
这条野河白天参条太疯狂了,活跃于各个水层。就算是改变钓法,短子线钓跑铅也应对不了,不得已,只能使用颗粒饵或是麦粒之类。相对来讲,颗粒饵的效果还不错,而且比麦子保存方便。为了节省皮筋,很不情愿的用起了有倒刺钩。
刚抛好竿,处于右手边的苏果跑过来问,说入水后浮漂老在水面上漂移。感情这家伙连漂都不会调吧?明显是没到底啥!过去跟他加铅后重新找底调漂,再回到钓位时一看,咋漂都不在了?赶紧扬竿,原来是中鱼了,还真没想到开竿鱼来得这么快。 起鱼一看,却原来是小草一尾。还好有竿止,也幸好不是大草,要不然还真要下河洗澡了:
都说开竿鱼不管大小,都得先入护。鱼的世界咱也搞不清楚,就宁可信其有吧。
有鱼进窝,咱也安心经营自个的菜地。再次抛竿没多久,一个标准的顿口,扬竿后总算迎来今天的对象鱼:
咋上个鱼也像菜市场买肉,也要搭点边边角角的。看这旁皮嘴巴如此之小,居然还是正口!
不过这鲫鱼确实安逸,标准的野鲫壳,个头熬汤正合适:
野钓嘛,个头肯定不会都这么称心如意,多数时候,小鲫的动作确实要迅捷些:
间或起点二两左右的,才不至于将野钓的兴致消磨殆尽,垂钓的乐趣就在于此:
不知不觉中,时至中午,苏果主动要求为大家服务,去一公里外的镇上买来盒饭。简单就餐后,下午继续。 午饭后,口稀了许多。直到下午四点左右,飞鱼要回去送娃娃,苏果也一起提前收拾回程。每人钓获二十尾左右鲫鱼,还算不错。 留下我继续坚守,这么远来一次,总得把一天时间混满吧,虽然个头不咋样,总还算有口:
临近傍晚,开始收拾装备的时候,居然还上尾板鲫。好不容易来尾大点的,生怕跑了可惜,没想到天都要黑了,还得把操网打湿:
倒入鱼桶一看,差不多有30尾,还算有收获,没有白跑一趟:
最后这尾鲫鱼还可以,差不多半斤。钓不到大鱼,也姑且归之为板子吧:
选了几尾个头稍大的带回去,熬得到一小锅鱼汤了。
结尾: ***距离德阳城区约37公里,在野钓资源匮乏的今天,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鱼情基本还算稳定,但在用饵上必须有所选择。在合理避开参条的同时,如何让鲫鱼就饵应适口,是稳定收获的保证。
全文完,感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