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盖地、鱼潜深水的隆冬时节将至,冬钓淡季又来了。如今冬钓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不少钓友为了享受其乐趣,甚至会躲到暖和的大棚里钓鱼。 不过,冬钓的真正乐趣还是要回归大自然。冬钓的困难远远比其他季节要大,对于广大钓友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不过,只要熟练掌握一些口诀和法则,冬钓不仅会变得容易,而且乐趣无穷。 先选晴天再找草 向阳背风不可少 不管是水域的大小,钓位如何,冬钓一定选择晴天出钓。“钓谚”有云:“出钓看天气,下钩看水色。”一般情况下,风雨天、阴天、霜雾天,是不会出外钓鱼的。 冬季主要以钓鲫鱼为主,鱼儿对水温变化特别敏感—低温时少吃少动;阳光照射,水温上升,鱼就开始觅食。水温越高,鱼的活动量越大。 选好向阳背风的位置后,就要开始找有水草的地方。水草多而厚的地方,是鱼的天然暖床和食堂。水草间有鱼喜欢吃的水生物,岸边上的惊扰能起遮掩作用。水草下面比明水区温暖,鱼喜欢在这样的地方栖息、觅食。因此,又有钓彦这样说:“人穿棉袄,鱼钻水草。” 冬季鱼咬钩的活跃时间,是上午9时至下午3时,此时正是垂钓的最好时机。此时,是冬季一天中气温、水温稍高,鱼儿活动、觅食的好时间。因此,天寒地冻之时,钓友也不必早出晚归,可以免受熬更守夜之苦。只有研究“时”,遵守“时”,才能合于“时”;不知“时”,误了“时”,往往就不合“时”。 深浅结合把鱼找 “深水宜钓深,明水宜钓深”,是说要在晴天和较深的水域垂钓。冬季,鱼塘水温主要靠天气和地表温度来调节,深水区水温要比浅水区水温高,鱼多在那里集结觅食游弋。特别是天气晴好的上午,非钓深不可。 明水”是指水质清澈、透明的鱼塘,水库。在这些水域钓鱼更适合钓深水区。如果钓得太浅,往往在不经意之间的一些小动作就会把鱼儿吓跑,这时候,再想把鱼群聚起来就比较难了。 “浅水宜钓浅,混水宜钓浅”,此句说的是气温连续回升,天气晴朗温度相对较高的天气,适合在浅水水域进行垂钓。每年的冬季都有几天连续的温度回升,此时,浅水区由于水浅,导热快,水温比深水区要高得多,成群的鱼很快就会从深水区“赶往”浅水区集结“晒太阳”。这种时候,“钓浅”比“钓深”效果要好得多。 诱饵打窝“浓香甜” 钓饵适口“活腥鲜” 钓谚有云,“钓饵对了口,鱼儿才吞食”。冬季的鱼儿不爱动,要想勾起它们的食欲就要在饵料上下功夫,正应了那一句“鱼闻香而动”。好的钓手不但要会钓,更要给鱼儿炮制“美餐”。 首先,诱饵一定要香,才能迅速招来鱼群。冬钓诱饵,以“药米”为上乘,若“钓翁”手中无“药米”,也可用“酒米”。 其次,宜浓,不宜淡,宜少、不宜多。味道要以浓香型的饵料为主,口味要香甜。但切勿打多,打散。否则,鱼儿就只会吸食散落的诱饵而不去咬钩了。 有些钓友可能要问为什么不用浓腥的饵料打窝呢?其实,浓腥的饵料也可以做窝饵来用,但单纯用浓腥的饵料诱鱼远不如浓香型的香料诱鱼来得快些。用一些大师的话说,就是“‘香饵’(浓香型的鱼饵)招鱼”。 冬季钓鱼的鱼饵适口性一定要好,而且要符合冬季鱼儿的口味的特点:活、腥、鲜。要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这样鱼儿才爱吃。所以,饵料尽量要选择鲜活,蛋白质含量高,以及有腥味的荤饵。 长枪短炮全用上 大小鱼儿跑不了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冬季钓鱼不比夏季钓鱼,各式各样的钓具都用上,但是冬季钓鱼的“长枪短炮”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长枪”指使用轻盈、纤细、灵敏、高弹力的钓竿,长度最好在5.4米到8米之间。鱼儿喜在远离岸边且水温高的地方“过冬”。因此,长的钓竿就起到大作用了。 而“短炮”是指两米左右的小海竿,既灵活多变,又可近可远。一般来说“短炮”更适合水底平滑无障碍的水域,而“长枪”更适合钓水底复杂,水草厚实芦苇丛生的水域。 长枪短炮各有千秋,关键看如何因地制宜对“症”下竿。不管“长枪”也好还是“短炮”也好,冬季钓组搭配以“轻、细、灵”为主。手竿线组,主线不要超过1.2号,子线不要超过1.0号。海竿线组,主线不要超过3.0号,子线不要超过1.2号。鱼钩选用钩尖锋利的,细钩条有倒刺的“千又”0.3到0.8号鱼钩。 冬季钓鱼要 “引逗”结合 冬季钓鱼要用“钓动不钓静”,“钓活不钓死”的引逗钓法。冬季,钓友要多动,勤动。如果下竿一小时后,没有鱼讯就要及时换窝。由于冬季鱼儿为了保持体力能顺利过冬,所以活动范围没有夏季大,在这个季节钓鱼,是“人找鱼”,鱼儿不动人要勤动,这样才能找到好钓位。 “钓活不钓死”,冬季鱼儿对鱼饵极其挑剔,没有鲜活的鱼饵是不会轻易开口的。所以要使鱼饵更加鲜活除了勤换鱼饵加大诱鱼外,“引逗”结合更是冬季钓鱼的关键。所谓的“引逗”就是将鱼竿每隔三五分钟就轻轻提起慢慢下落,让鱼钩上的鱼饵更接近自然的状态更加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