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喜爱野钓 于 2013-9-26 15:13 编辑
手杆钓鱼经验
原以为手竿钓鲫的几种常用的钓法已多有文章介绍 , 而且大部分钓友们对手竿钓鲫都有自己的一套招法 , 因此想略而过之 . 但前几篇文章被老网纳入精华后 , 有许多钓友通过 QQ 询问; “ 可否把手竿钓鲫的经验谈的详细些 ” ,盛情之下只好再多敲几次键盘 --- 但愿我的劳作能给钓友们带来些须的启示和收获。
手竿定点钓鲫 , 我一般用 4.5 米或 5.4 米的调性适中的竿 ( 我在野钓时 , 不喜欢用硬竿或超硬竿 , 提鱼的感觉不好 , 不刺激 . 不过隐 . 不好玩 ) 。竿太长了 , 太笨重 , 操作不灵活 , 太短了受局限性太大。我出钓时一般带 4 根手竿 , 长度分别是 :3.6 米 ,4.5 米 ,5.4 米 ,6.3 米 . 选择的钓位适合用那一根就用那一根, 一般中间的两根用的最多; 钩一般用伊豆 2 号、 3 号 , 或伊势尼 1 号、 2 号; 主线一般用直径 0.2--0.26 毫米的道系或达魔红颜色线 . 子线如果用伊豆 2 号或 3 号钩 , 绑直径 0.128 或 0.14 毫米的红颜色或浅黄颜色的线 , 如果用伊势尼 1 号或 2 号钩 , 绑的是直径 0.165 或 0.18 毫米的红颜色线 , 或者是 0.4 号的多股大力马线 .( 我从来不用和一般沾网线颜色相同或相近的线 ). 用漂是达魔扁尾立标或黄色星漂 .( 前几年用细尾立标 , 现在因已年近半百 , 眼睛花了 , 细尾标看着太费劲 ). 如果在无草的亮水处 ( 或者是草边 . 草少的地方 ) 垂钓 , 就用立标悬坠双钩 , 一般是空钩调 4 目 , 钓 1--3 目 . 双钩脑线长度分别是 20 厘米和 23 厘米 . 搓饵时上钩搓的小一点 , 下钩略大 . 如果是钓草空 . 草洞或草多容易挂底的地方就用星漂单钩 , 星漂只用 4 粒 ( 多了没用 ), 调漂时空钩水上露 1 粒 , 钓时露 1 粒或两粒均可 ,1 粒则灵 , 两粒则钝 .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 : 用星漂单钩钓时 , 铅坠的体积一定不能大了 , 否则会影响钓效 . 我的办法是 : 把调好重量的铅皮分成等同的三份 , 从连接脑线的环向上每 10 厘米安一个 , 两端用肉色的太空豆固定 ( 太空豆一掐两节 , 一个顶两个用 , 不是为了节约 , 而是为了减小体积 ), 不用铅皮坐。 有人把手竿钓鱼总结为 7 分钓位 , 三分钓技 . 这话不能说不对 , 但不够准确 . 钓效的好坏是综合因素 , 要看季节 . 天气 . 水情 . 地形 . 钓组的配备是否得当 . 饵料的配制是否适用 . 采取的钓法是否合适等等 , 那一个环节做的不好都会影响钓效 . 钓鱼的过程也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 , 不用心去做是做不好的 .
我很赞成汪中求先生 ( 职业经理人培训讲师 , 作家 )" 细节决定成败 " 的观点 . 钓鱼也是一样 , 要有好的钓效 , 就必须用心作好每一个环节 . 而且要知道 " 作好 " 和 " 做了 "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 马马乎乎 , 应付了事 , 是不会有好的收效的 . 当然选择一个好钓位是钓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也正因为如此 , 在到达钓点之后 , 不要急于打窝 . 下钩 . 欲速则不达 .
要根据季节 ( 春钓滩 . 夏钓潭 . 秋钓荫 . 冬钓阳 ; 冬天下风凉 , 鱼儿跑光光 ; 夏秋下风氧 , 鱼儿最欢畅 ....). 天气 ( 冬钓雾 . 春钓暖 . 夏钓晴风 . 秋钓阴雨 ; 有风浪底钓边 , 无风找草中间 , 回风弯里鱼儿就餐 ....). 水情 ( 肥水钓净 , 叟水钓脏 , 若是水浅近靠黄汤 ). 地形 ( 深钓浅 , 浅钓深 ; 鲫鱼钓凹鲤鱼钓凸 ; 方钓角 , 圆钓边 , 长型大塘钓腰间 );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 , 水下有陡坎 , 藏鱼小套间 ; 水下有沟来鱼不溜 ) 等多种因素仔细观察 . 分析选好一个钓位 . 然后安好竿线 ( 最好是穿星漂的线 ), 加大坠的重量试探水深和水底地形 , 找出一个最合适的下钩点 ( 钓点 ). 然后再决定打窝点 , 还要根据水面的大小和观察了解到的鱼情决定是打单点窝还是双点窝还是三角形窝 . 在考虑好最佳方案时 , 再动手打窝 .( 用饵我已经在饵料配制及使用篇中介绍过 ). 窝子打好后 , 不要急于下竿 , 要等一等 (20--30 分钟 ), 观察有无鱼星冒出 . 鲫鱼的吐泡是先一个紧接着又一个 , 两个泡一前一后冒出 , 一般如小黄豆大 , 鱼小则泡小鱼大则泡大 . 草鱼也是吐单泡 , 但草鱼一次只有一个 , 而切一般比鲫鱼的要大 . 而鲫鱼吐泡是先冒出一个紧跟着又冒出一个 . 这是两者的基本区别 . 一旦窝中有鱼星泛起就要立即下钩拉鱼了 ( 有的钓点因为是沙质底水又叟 , 在多少有一点风浪时 , 即使看不到鱼星也能钓出鱼 ). 如果窝中不断有鱼星泛出 , 但却无鱼吃钩 , 或者是发窝后鱼星很多而吃钩却很慢要立即采取措施 . 首先你要确定冒出的是鱼星还是地气 . 这非常好区分一是你打窝之前已经详细的观察了钓点 , 打窝前没有 , 发窝后有了 , 而且还很多 , 肯定不会全是地气 . 二是地气不 变换位置总是从一个固定点冒出 , 而且出水即破 . 只要你留心观察 , 用不了几次就能一眼认出冒出的泡是不是鱼星 , 而且还会根据冒出的鱼星很快判断出水下是什么鱼 , 大概有多大 , 甚至可以判断出水下的鱼当时头朝哪个方向在游动 . 在确定了水下冒出的就是鱼星之后 . 第二个你要考虑的就是钓组是否有问题 .
钓野鲫鱼的钓组有三忌 : 一忌钩大坠重 , 二忌线粗饵硬 , 三忌调浮不灵 .( 特别是钩 , 手竿钓野鲫鱼最大用伊势尼 1 号 , 从一两到 2 公斤通杀 ). 只要没有这三忌就没有大问题 . 第三个你要考虑的就是水地淤泥过厚 , 鱼进窝一混 , 窝子里成了泥汤的世界 . 鱼只在那里拱泥吃窝饵 , 根本就找不到饵钩 . 这也很好办 , 你只要去掉一点铅皮减轻坠重 , 再把漂向下 ( 坠的方向 ) 移 10--15 厘米 , 使钩饵离底 10--15 厘米 ( 钓底浮 ), 然后不要把饵钩下到窝点窝点中间 , 要下到离开窝点 30--50 厘米的地方 ( 窝里鱼多就离的远一点 , 鱼少就离的近一点 ), 这样就避开了浑浊的泥汤 , 记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钓底浮 , 这是关键 , 保证你会大丰收的 .--- 哈哈到时候别忘了请我吃鱼。
用饵的问题再说几句 : 什么冬腥夏臭秋清香 ... 说的都有道理 , 但那都是配制饵料的原则话 . 我告诉你吧 : 用商品搓拉饵中的黄鲫、 蓝三、 冬鲫、 蓝鲫 2 号中的任何一种 , 只要在其中加入白砂糖和活红虫 , 混合成荤素搀杂的搓拉饵 , 不管是鱼塘还是野钓 , 四季通用 , 只要水里有鲫鱼就能钓它上来 , 特别是盒装的蓝三鲫兑了以上原料之后就没有用了效果不好的钓场。
在手竿定点钓中 , 有时会遇到水底有密集的杂草或草根 , 不要说双钩 , 就是用单钩也是一下钩就挂底 . 但挂钩的草根 ( 或杂草 ) 并不高 , 只是在贴近水底处却很密集 , 水体的中上层却很干净 , 遇到这种情况 , 可采用双钩悬坠 . 并减轻坠的重量 , 使钩饵悬在底部水草的上面 , 用搓拉饵垂钓 . 鱼上钩慢就用搓饵 , 上钩快就用拉饵 . 钩上散落的饵料掉进水底的杂草或草根中 , 使鱼很难吃的舒服 , 却又散发着气味 , 所以悬在底草上面的饵钩就成了抢食的好目标 . 垂钓效果有时甚至比钓净底更好。如果在搓饵钓的过程中上鱼速度明显加快时 , 不要犹豫 , 要立刻改为拉饵钓 , 上鱼会更快。 有的野塘虽然鱼的数量不少 , 但由于无人管理或者是有人管但手费很低 , 所以几乎天天都有不少的人在钓 , 鱼会钓的非常刁滑 , 普通的钓法很难有好的收获 . 遇到这种情况 , 千万不能用手抛饵的打窝方法 , 就是打窝也一定要用打窝器或者其他的方法 , 不能激起水的响声 , 而且窝饵的气味不能太浓 . 否则不仅不会诱鱼上窝 , 反而会使鱼逃之夭夭 , 很长时间不回来 . 最好的办法是不打窝 . 用悬坠双钩直接搓饵垂钓 . 要把铅坠上移到立式浮标下的 10---15 厘米处 , 使铅坠与钩的距离很远 , 脑线要又细又长 , 线的直径最好在 0.165 毫米以下 , 长度要在 30 厘米左右 , 钩也要尽量的小 ( 不大于伊势尼 1 号钩型 ). 搓饵上钩时 , 要先把饵在钩上搓成细长条 , 再捏扁 , 是个扁长型的饵 . 抛饵钩入水后 , 由于铅坠离浮标很近 , 浮会很快站立 . 但饵钩却要在水中从远上方 , 向坠下方斜向降落 , 而且在压水线的同时会带动浮标向靠近人的方向移动 , 使饵钩的斜向降落速度更慢 , 何况钩上的饵又是个扁长形状 , 会在水中飘飘悠悠 , 动感十足 . 对附近的鱼会有极大的诱惑力,在滑的鱼也会追饵吞钩,这就是典型的飘接钓法。用这种钓法 , 饵一定要软 , 要软到不能再软的程度。
在仲春和晚春采用手竿定点钓时 , 往往会出现上午钓的不错 , 到了下午 , 就很少能钓到鱼了 . 这是因为 , 下午上层水温高了 , 鱼或者跑到了浅水区或者浮到了水温相对较高的上半水 . 这时只要采用上面介绍的飘接钓法钓上半水 , 一样可以钓到鱼的。
在夏季闷热的天气水中缺氧时 , 鱼也会因为缺氧而离底跑到上半水来 . 这时底钓是钓不到鱼的 . 而且鱼会为了缓解缺氧变的不活跃 ( 活动量越大缺氧会越严重 , 这是动物本能的调节 ). 这种情况仍然适用上面介绍的飘接钓法钓上半水 . 或者是中层 . 最好是在钓不到鱼之后 , 把漂一次向下移 10 厘米 , 每移动一次漂 , 钓 3--4 钩 , 直到找到了有鱼的水层为止。 顺便再告诉你两个选位的绝招 : 在经常没有人钓的大水面 , 越是有人钓过几次的钓点越是个好钓位 . 而在天天有人钓的水塘 , 越是没人钓过的或者是钓的次数越少的位置越是个好钓位 . 在野钓时只要看到有鲤鱼跳起的地方 , 前后左右 1 米之内水底肯定有陡坎或斜坡 , 找到了这个斜坡的坡底就是个绝佳的钓点 。
野鲫鱼钓法(手竿走钓)
钓具:长竿 , 短线 , 星漂 , 小坠 , 单钩。
钓法:戳孔 , 戳拱 , 戳茬 , 追星。
钓饵:蚯蚓 , 红虫 , 米糠虫 , 面包虫 , 蜂蛹 , 菜心虫 , 大苍蝇 , 养殖蛆 , 配制合成饵 .
戳孔钓: 在某些水域的边缘数米或数 10 米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水草 , 其中会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孔洞 . 用长竿短线 , 将挂好饵的钩垂直落入孔中 , 饵钩落底后 , 稍停片刻 , 若无鱼吞钩 , 再将饵钩轻轻提起 10--30 厘米重新落下 . 反复两三次 , 孔中有鱼 , 就会吃钩 , 无鱼则起竿走人 , 另换别孔 . 重复进行 . 如此沿岸边走边钓 , 定有收获 . 这种钓法最适应夏季和初秋炎热的天气。
戳拱钓: 有的水塘 , 水面上长满了浮萍或嫩水草叶 , 鱼会紧贴着水面在浮萍或嫩草叶下面拱动 . 吃浮萍 . 嫩草叶和其中的微生物 . 站在水边会看到鱼拱动浮萍的痕迹 , 并听到 " 啧啧 " 的吃食声音 . 此时用长竿短线将挂好饵的钩 , 直接送到有鱼拱动的地方 , 钩饵入水 10--30 厘米即可 , 并反复提动竿尖两三次 , 钩饵不要出水 , 也不要入水太深 . 水表皮下的鱼见到活动的钓饵就会吃钩 . 但顺着塘边走动时 , 脚步一定要轻 , 要静 . 边走边仔细观察 , 那里有鱼拱动 , 就立刻往那里下钩。
戳茬钓: 在许多水域的近岸处 , 会有密疏间或的苇茬或蒲草 , 我们在以往的垂钓中可能有许多钓友都见过 , 高出水面的水草或苇茬 , 被水下的鱼碰的左右颤动的情形 . 所以就有人发明了戳茬钓法 --- 只要看到水中的立草在颤动 ( 不是被风吹动 ), 就把饵钩顺着草杆沉下去 , 并上下往返提动一两次 , 只要撞草的鱼还没有走 , 就会毫不客气的吃钩 . 戳茬钓 . 可以边走边观察边钓 . 也可以在一片位置较好的草茬中 , 撒一个面积较大的窝 ( 要用雾化饵 , 切量不能大了 ). 然后在这个范围内戳钓 . 戳茬钓 , 在晚春和初夏用的较多 . 这里要探讨一下鱼为什么会撞动水中立草或苇茬的原因 : 一是鱼在吸食其立杆上的附着微生物 ; 二是繁殖期间的鱼在往立杆上甩籽 ; 三是鱼在游动或嬉戏中有意或无意的碰到了 ; 四是有的鱼患了鱼虱或松鳞等瘙痒性疾病在草杆上蹭痒 . 在以上几种情况中 , 繁殖期甩籽的鱼虽然撞草最厉害 , 但却最不容易钓到。
追星探钓: 在天天都有许多人在钓的水塘 , 已经被钓的十分刁滑的鱼 , 仍采用定点打窝钓法 , 是非常难钓的 . 一打下窝不要说诱鱼了 , 就连本来在这里游动的鱼也会逃之夭夭 . 那怕你用的是台钓双钩 , 不打窝 , 但只要你弄的水有稍微的响动 , 水下的鱼就早以和你拜拜了 . 而在那些没有人钓 , 也没人打窝的地方 , 却时不时的冒出鱼星来 --- 那是有鱼在吃往日打窝和垂钓剩余的饵料 , 但只要你再一补窝 , 鱼就马上又是无影无踪了 . 如果你悄无声的到起鱼星的地方直接下钩 , 很可能会钓上一条鱼来 . 但要想同窝钓上第二条 , 那你就慢慢的在那儿想吧。 与到这种情况 , 最适合采用追星钓法 . 长竿短线 , 细线 . 小坠 . 小钩 . 小饵 . 碎星漂 . 沿着塘边走动观察 , 发现鱼星 , 立刻准确的将钩饵从鱼星冒出的地方落入水底 , 如两三分钟不吃钩 , 可将钩饵轻轻上提 10--20 厘米后挪动 10--20 厘米的距离放下再等 . 如此反复两三次 , 若仍无鱼上钩 , 提竿走人 , 再找鱼星 . 如果鱼上钩了 , 更不要留恋 此处 , 到别处再找鱼星 , 出了一条鱼的地方短时间内不会再有鱼了。 用这种钓法 , 要求钓者有较高的鱼星识别能力 , 特别是钓鲫鱼 , 要能仅从水面上冒出的一两个小泡 , 就断定水下是鲫鱼 , 要迅速 . 果断的下钩 . 许多人只采用这种钓法钓鲤鱼 , 鲤鱼的鱼星好辨别 , 而且可以通过鱼星辨别出鲤鱼游走的方向 , 钓起来比较容易 . 但只要你掌握的熟练了 , 用这种钓法钓滑鲫鱼也是非常有效的 .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要想技高 , 就要多学、多看、多用心、多实践,有了这 “ 四多 ”, 你会很快成为钓坛高手的。
野鲫鱼钓法(对付窝中闹小鱼的绝招)
如何对付窝中闹小鱼 , 这是让很多喜欢野钓的钓友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 书刊杂志和网上对此也多有文章和话题进行讨论 , 虽其中介绍的办法不少 , 但始终也未能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 . 多年以前 , 我到一野塘垂钓 , 知道此塘鲫鱼 . 鲤鱼不少 , 就是小鱼特别多 . 当时 , 一是为了对付小鱼多 , 钩饵不能沉底 ; 二是为了能不断的有饵续窝 , 我采用的是蚯蚓大包食钓法 --- 就是用蚯蚓挂在钩上 , 外面用打窝留下的自配混合窝饵把蚯蚓钩包在中间 . 因为小鱼特别多 , 所以我把钩包的象乒乓球一样大 , 尽管如此 , 饵钩一入水 , 就被成群的小鱼托着象乒乓球一样大的饵钩团改变了下沉的方向 , 不但饵钩下沉缓慢 , 而且不能准确的落入窝点 . 甚至在中途就把包食弄散 , 拖着蚯蚓钩窜向别处 . 当时气的我真是头上冒不出火也冒出汗来了 . 旁边的钓友竟然气的把钓上来的小鱼一口咬下鱼头生吃了 . 受他的感染 , 也是为了解气 , 我把连连上钩的小鱼掐断了 ( 很残忍 ) 扔回窝中 . 心里想着让那些小鱼看看它的同类的悲惨结局 , 解解我的心头之恨 . 可是在我把掐成两节的小鱼扔回窝中有十几条 , 大约也就是三四十分钟的时间 ( 当时没看表 ), 发现窝里的小鱼少了 , 鲫鱼和鲤鱼开始不断的上钩 . 还时不时的看到有黑鱼 ( 乌鳢 ) 在窝的周围游动 . 这始我恍然大悟 , 于是我就把此后钓上来的每一条小鱼 ( 虽然是越来越少 ) 都掐断了扔回到窝子周围 . 如此我已大大小小钓了十几斤 , 同来的钓友才钓了两条象样的鱼 , 只气的在那里骂龙王 . 别说我自私 , 为了照顾钓友 ( 也是为了实验一下 ), 我和他换了钓位 ( 但没告诉他原因 ). 换过钓位后 , 我偷偷的把他钓上来扔在岸上的小鱼和窝饵一起扔进了他刚才打过的窝里 . 然后就开始钓小鱼掐成两节往窝子周围扔 , 没用多久时间 , 窝子里的小鱼明显的少了 , 又看到了黑鱼在转悠 . 鲤鱼和鲫鱼开始一条接一条的上 ...... 到快该收竿的时候 , 我把小鱼掐成两节 , 换了一条大力马脑线钩 , 把半截小鱼挂在钩上 , 饵钩入水不到 1 分钟 , 就被黑鱼拉了下去 , 一连钓出了 4 条黑鱼 , 大的 3 斤多 , 小的将近 1 斤重 . 全天我钓了有 40 来斤鱼 , 绝大部分是鲫鱼和鲤鱼 , 同来的钓有也钓了 20 多斤 . 从此以后我便一直用此法对付野塘中的小鱼 . 在野塘中十有八九都有黑鱼 . 所以用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 而且可以每次在收竿之前弄几条黑鱼 . 不过看到窝里有黑鱼时 , 千万别马上把它钓上来 , 黑鱼的存在只会赶跑小鱼 , 对大一点的鲫鱼和鲤鱼影响不大 . 而且你在窝子周围不断的扔小半截鱼 , 喂了它一天了 , 它不仅不会轻易的离开 , 对半截小鱼已经吃习惯了 , 到走的时候 , 只要在钩上挂个半截小鱼 , 很快就会把窝子周围的黑鱼全部钓上来 . 真是一举两得 --- 美哉 . 多年的秘密告诉了大家 , 真有点舍不得 .
野鲫鱼钓法(多钓鱼的关键是什么?)
有人说 "7 分钓位 3 分钓技 ", 实际上钓位的选择和钓技的高低是分不开的 , 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好的钓位也是钓鱼技术高低的一个组成部分 . 也有人说 : 钓鱼多少的关键是饵料的好坏 , 只要饵料对路就能多钓鱼 . 还有人说 : 只要塘里的鱼多 , 怎么钓怎么好 . 记得我在水产养殖场的时候 , 有一次来了两位领导来钓鱼 , 周日吗 , 领导也有七情六欲 , 也想体验一下钓大鱼的快乐 . 我本人就是喜欢钓大鱼 , 所以当时场里有一个连养了三年的 10 亩池 , 虽然密度不是很大 , 但鱼却不小 , 草鱼一般都在 10 斤以上 , 大的有十六七斤的 , 鲤鱼也大部分都是 6--7 斤重 . 他们也是听说场里有大鱼才来的 . 连司机一共是 4 个人 , 带了三根崭新的竿 . 准备 3 个人钓 , 一个人抄 . 为了让他们过把瘾 , 我先让场里的工人给他们喂好了窝 , 又帮他们和好了本塘的饲料装钩 . 可以说是钓位好 , 饲料对路 , 塘里的鱼又多 , 按理说他们应该大丰收了吧 . 可惜的是带来的四套钓线全部报销了 , 却连个鱼的影子都没看见 , 那表情 , 那言语真是遗憾的不得了 . 又让司机来回跑了 60 多里的路重新买来了十几套大粗线 ( 我看着可能是直径 0.6 毫米的 ), 当时我还在心里想 , 这下我的大鱼恐怕是真的要遭殃了 , 可怎么也没想到 , 线不断了 , 三根崭新的鱼竿却一根接一根的 " 咔嚓 ". 咔嚓 "." 咔嚓 " 了 . 好在还有一根断竿上的鱼没能逃脱 , 被年轻的司机拽着线拉了上来 ( 最少有 15 斤 ), 不幸的是鱼虽然拉上来了 , 司机的手却血流不止 , 几个人只好带着那条鱼和伤慌忙离去 . 听了这个故事 , 可能你会说主要是他们的武器不好 ,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会钓鱼 .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会钓鱼了呢 ? 比如说 : 会选位 , 也会配制很多饵料 , 观漂 . 起鱼都差不多 , 算是会钓鱼了吧 , 可是有一天他却因为怕蚊子咬 , 在钓鱼的时候擦了点风油精就当了空军 . 还有一次是没有注意听天气预报 , 在降温两天后温度回升的第一天出去钓鱼 , 结果也是几乎空手而回 .
多钓鱼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 是选位 ? 是天气 ? 是饵料 ? 是钓组搭配 ? 是各种钓法的合理应用 ? 是鱼情 ? 还是水情 ? 是 ...... 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到底哪个是关键 , 哪个又不是关键 ? 谁能说的清 ? 很自然的 , 我又想起了汪中求先生 " 细节决定成败 " 的学说 . 这许多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 , 只要有一项做不好 , 就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 我说的是做好 , 不是做了 . 无论做什么事 ," 做好 " 和 " 做了 "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钓几尾水中之鱼 , 看似简单 , 实际上却包含了天文 . 地理 . 水文 . 生物学 . 物理学等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 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钓几尾闲鱼 , 若要达到 " 精通 " 的境界 , 还真是学无止境 . 这也正是垂钓的魅力所在 , 其中每一次探索和实验 , 哪怕是获得很小的成功和经验 , 都会让人感到极大的满足和欣慰 . 假如是件连傻子都会做的事 , 就不会有如此庞大的热中于此道的群体了 . 可以说垂钓是一项需要脑力和体力密切配合的活动 , 是智者的选择 . 既然同为智者 , 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多钓鱼 的关键是什么 :
一 . 做好出钓前的准备工作
( 一 ) 了解天气情况
1. 阴 . 晴 . 雨 . 雾 .
冬天和春天无风的阴 . 雾天气比晴 . 雨天气好钓 . 盛夏和初秋晴 . 雨天气好钓 , 阴天 . 特别是大雾天气难钓 .
2. 风力 . 风向
冬天钓无风或 3 级以下风的背风处 . 春 . 夏 . 秋 . 风力小于 3 级钓下风口 . 回风弯 . 风力 3 级左右钓下风口的近岸处 . 风力 4 级左右钓背风处 . 风力大雨 5 级不钓 .
3. 温度 . 包括昼夜温差 . 与前一天和后一天的温差
昼夜温差在 10 度以内鱼好钓 , 大于 15 度很难钓 . 降温的前一天和当天鱼好钓 , 降温后又开始升温的第一天不好钓 .
4. 气压 . 高于 1005 或低于 990 百帕鱼不好钓 , 在 995--1003 百帕之间鱼好钓 .
( 二 ) 详细检查准备好要携带的装备 . 用具 . 钓具 . 饵料 .
( 三 ) 每次出钓时都要带一小瓶酒精棉球 ( 白酒也一样 ), 在到达钓场后 , 拌饵料之前搓手用 , 防止因吸烟 . 修车等沾染在手上的异味混入饵料影响钓效 .
二 . 选好钓位
到达钓场后 , 要仔细观察 . 了解 , 并根据季节 . 天气 . 地形 . 水情 . 施钓情况等因素 , 综合考虑 , 选择一个相对理想的钓位 .
三 . 选择合适的饵料
要根据季节 . 水情 . 鱼情 , 选择使用相对合适的窝饵和钓饵 , 若效果明显不好 , 要及时更换 , 不可过于死板 .
四 . 选择合适的钓具和钓组
要根据钓位的环境 . 水深 . 鱼情等使用最合适的钓组 .
五 . 要灵活运用 , 细心总结 ,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 .
总之 , 多钓鱼的关键就是要认真作好每一个环节 . 钓鱼是个综合因素 , 不是靠某一种所谓神奇的饵料或者是一根高档次的鱼竿就能够比别人多钓鱼的 . 要善于观察 , 勤于思考 , 多于实践 , 细心总结 . 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 , 要因时 . 因地置异 , 灵活运用 . 随着经验的积累 , 知识的丰富 , 情调的升华 , 在垂钓中获得开心和自信也就在必然之中了 .
寒水冬钓 “ 小诀窍 ”
银装素裹,寒风凛冽,深水而渔,其乐无穷,冬天能钓到鱼吗?冬季气温下降,水温较低。不少钓友认为:鱼封口,不进食,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其实,冬天也能钓到鱼。 众所周知,水在 4 摄氏度比重最大,因而在深水中,水面(或冰面)温度尽管在零下 10 摄氏度或更低, 但底部的水温总保持在 4 摄氏度左右, 一般鱼类的生长最佳气温是 15—25 摄氏度, 超过 30 摄氏度或低于 4 摄氏度时即不吃不动。鲫鱼、鲤鱼、草鱼、青鱼等耐寒鱼类,在 4 摄氏度的时候还是照常进食。它们为了生存,为了来年繁殖,只要有食可吃,仍不会错过机会。所以,冬天也能钓到鱼。在北方,冬天正是 “ 冰钓 ” 的大好季节。在南方,冬季气温低,鱼的游动、觅食降低到最低点,垂钓难度加大。但只要掌握好冬季鱼的习性、气候、水域等特点,仍能钓到鱼,甚至会鱼儿满篓。长江以南,具有相对温暖的气候优势,冬季仍不失为垂钓良机。如果垂钓,不仅钓获颇丰,还能品位到其他季节无法比拟的情趣。
选好天气 在南方, 冬季气温并不太低, 一般气温在零下 3—4 摄氏度, 最高气温在 10 摄氏度左右,在重庆,一般气温在 4 摄氏度以下很少,水面有薄冰,但阳光一晒很快就融化。选择无风或微风,艳阳高照的大晴天下钩,不钓风雨或阴天。鱼对水温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在零摄氏度低温时呈休眠状态,但在阳光的照射下,随着水温的上升鱼开始活动,水温越高鱼的活动积极性越大。
选好钓时冬天,一日之中鱼咬钩最积极的时间是上午 9 时到下午 3 时,这也是钓鱼的最佳时间。在这个时间内, 是一天中气温、 水温最高, 鱼儿活动、 觅食的黄金时段。 其他时间, 由于气温、 水温较低, 鱼儿则少吃少动。 “ 钓翁 ” 不必早出晚归,免受熬夜之苦。 选好钓场 冬钓宜选在小水域垂钓,水面小的水域吸热快,水温相对比大水域高。如水色深一些的池塘则更理想:一是鱼多;二是水温相对高一些,容易上鱼。池塘鱼的密度较大,选用鲫鱼、鲤鱼多的池塘, 别的鱼低温下一般不摄食, 而这些鱼仍然摄食。 避免钓大水域, 尤其是流动性的水域。 因其水温过低,鱼儿处于休眠、绝食状态,很难钓到鱼。
选好钓点 鱼对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性,如在同一池塘鱼儿多栖息和觅食于向阳一侧,故钓点应选择朝南的一侧。如遇向阳一侧伸竿有障碍,侧阳亦可。冬钓的钓点,还应该在水不深不浅的地方,虽然深水处水温高, 但鱼儿多在此处越冬 “ 避寒 ” ,水深 1—2 米处为宜。 冬钓深, 并不是越深越好, 水深超过 6 米以上,光照不足,天然饵料缺乏,鱼儿不在这里栖息、觅食,故很难钓到鱼。 选好饵料 冬天钓鱼,诱饵要香,才能迅速招徕鱼群。冬钓诱饵,以 “ 药米 ” 为上乘。就是用灵草、排草、香松、小茴香、滑石、大黄 6 味无毒中草药加高粱白酒泡制。垂钓前,将药酒倒入少许盛有大米的塑料瓶中, 即为 “ 药米 ” 。用 “ 药米 ” 打窝, 可以多打几个, 在无人或人少的钓场, 甚至可打上十几个。 拉开战线以广种薄收,依次轮番下钩。如有几个窝子有鱼上钩,应放弃无鱼窝子,集中精力钓这几个重点窝子。若钓者手中无 “ 药米 ” ,也可用麦麸、白酒浸碎米、玉米渣、菜籽饼、啤酒糟、食品屑等,掺入少量的食用香精或酒曲、糖。
选好钓饵 冬钓的钓饵,应让荤食唱主角。冬钓,使用线虫、蚯蚓钓饵效果最佳。这两种钓饵腥味重、蛋白质高、颜色鲜艳,下水后又能蠕动,鲫鱼、鲤鱼见到如此美餐,岂能错过?有些池塘,鱼儿吃惯了素饵,可使用巴红苕、玉米粑、面粉、啤酒糟等,也是冬钓的好素饵。如果加点香精、曲酒、糖,效果更好。
选好钓法 冬季水温低,鱼游动、觅食的速度慢,以钓守窝为佳。打窝后,鱼儿游进窝点需半个小时左右。故要耐心等待,稳坐钓鱼台,久等必有鱼来光顾。最忌 “ 蜻蜓点水 ” ,频繁换位。下钩后,还应该随时提动钓钩,使死饵变成活饵,以挑逗鱼儿的食欲,诱鱼上钩。
选好钓具 冬钓,手竿宜长、鱼线宜细,鱼钩宜小,坠子要小而重,浮漂宜细,以提高反映的灵敏性。竿长 5.4—6.3 米能钓远, 钓深水。鱼线以进口 0.1—0.15 毫米的为佳,鱼钩以 5—6 号的为佳,坠子用粗保险丝锤平、锤薄,剪成小长方形裹在鱼线上。浮漂宜用细漂或 “ 七星漂 ” 。 适时提竿 冬天,鱼儿摄食口很小,动作极其轻微,因此要集中精力观漂,稍有颤动即应提竿。按照前述冬钓钓具组合,鱼儿吃上钩之后,如用 “ 七星浮漂 ” 的 3 粒,若是鲫鱼,一般是水中的一二粒浮漂徐徐上浮,就是提竿大好时机;如是用立漂,若是鲫鱼,一般是浮漂慢慢上升或倒平在水面,也应提竿。鲤鱼吃上钩后,浮漂便徐徐下沉,此时应立即提竿,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你便可得手了。
秋钓鱼获少的原因和对策
一、鱼的生理需要不同 ——— 春天,鱼儿刚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中复苏,饥饿、瘦弱,雌鱼 “ 身怀六甲 ” 需要大量进食补充养分,准备产卵,故食欲非常旺盛,常常出现饥不择食和双鱼抢钩的现象。而秋天的鱼是在夏季水中食物多且昼夜进食的情况下生长育肥的, 雌鱼一般很少孕育产卵, 故摄食强度比春天差。
二、天气变化的趋势不同 ——— 春天,虽然水温不高,往往出现寒潮,但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一天比一天暖和; 而秋天相反, “ 一场秋雨一场寒 ” , 寒潮入境冷嗖嗖, “ 霜降变了天 ” 。 人们可以增加衣物防寒,鱼类没有这个本领,在水温还没有降到适温下限就不愿活动,很少进食,以便节省能量准备过冬。鱼儿不肯张嘴,钓者的本领高也难免会当 “ 空军 ” 。
三、钓场的鱼情不同 ——— 这里说的钓场,主要指湖库河溪等自然水域,而不是鱼塘,鱼塘里的鱼密度大,有的塘主还采取随钓随补充的办法,即使寒冬数九也会有鱼咬钩。但自然水域里鱼儿自繁自养有的仅春天放一次鱼苗, 数量有限, 钓鱼人像从大锅稀粥里捞饭粒一样, 你捞他捞, 秋后锅里的饭粒就不多了。加上长期对外开放,鱼越钓越猾,对饵钩可能产生警戒性的条件反射,除少数幸运钓者能钓到大鱼外,多数人钓绩平平乃属情理之中。
四、有效钓期长短不同 ———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春夏秋冬的时间有长有短,差别很大。拿洛阳地区来说, 按气候学的划季标准, 春约 60 天, 夏约 115 天, 秋约 55 天, 冬约 135 天。 但春约可延续到仲夏, 而秋钓遇到阴雨和冷气流后,往往不得不提前收竿。有的地区秋天更短暂,人们还未感受到秋的韵味,冬天就降临了,秋钓鱼获当然要比春钓少。
五、水中天然食物不同 ——— 春天气温、水温较低,水生植物刚刚萌发,水生昆虫、微生物滋生不多,食物不丰盛, 鱼儿到处觅食, 摄取诱饵、 钓饵的机会多。 而秋天水中的动植物较多, 岸边、 树上常有蚱蜢、青虫、飞蛾、蚂蚁等落水,雨后又有各种虫类、果实、草籽、碎屑和动物粪便冲入水中,天然食物充足,鱼类有方便、安全、可口的活食,当然不愿冒着风险吞饵钩。
由此看来,秋钓的收获量不如春钓是事出有因,不足为奇的。目前,我们虽然没有人定胜天的本事改变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态势和客观条件给垂钓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通过主观努力,采取不同应变措施,却可以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改善秋钓的环境,促使钓绩的提高。
1. 选择真正的好天气出钓 ——— 立秋之后还有 “ 一伏 ” ,天气较热,还有阵雨、雷阵雨和低气压出现,算不上真正的秋天。白露前后到霜降以前,多为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天气,气温宜人也宜鱼,只要避开个别阴雨、大风和气压不正常的日子出钓,不要在雾不断、空气湿度大的日子下钩,必然钓有所获。气温较高时,小雨霏霏鱼更活跃,但晚秋雨水凉,对垂钓不利。冷空气到来前,鱼儿常常有短时间摄食高峰,
2. 找鱼多的钓场和好钓位下钩 ——— 不同钓场点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采取 “ 优选法 ” 当然比 “ 任意钓 ” 效果好。 在连续几天出钓近郊水库、 野塘所获无几后, 9 月下旬的一天, 我和钓友驱车 35 公里到小浪底, 在大谷沟钓了几条鱼,见势不妙,又转战张岭半岛一水湾 “ 绝头沟 ” ,不料 1~200 克的鲫鱼连续上钩,还遇到了 2 尾黄河鲤鱼。晚霞中,两人都装着 5~6 千克金鲤银鲫归来,如果死守,肯定没有这样的结果。
3. 加大饵料的香甜腥度 ———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 丰收的季节, 天然饵料中多香甜味, 稻香、 玉米香、豆香、 山花、 谷物、 瓜果、 红薯中的香甜味更浓, 鱼儿吃天然饵料中的香甜味多了, 吃秋虫中的腥味多了,口味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在饵料中加大香甜腥味,就是顺其自然,投其所好,对提高上鱼率有好处。
4. 改变对象鱼的主攻方向 ——— 不同鱼种的适温范围有别, 随着季节水温的变化, 其进食能力也会变化。初秋的钓鲢鳙为主,同时半水钓草鱼。仲秋后鲢鱼上钩率低,各种淡水鱼都可以钓,哪种鱼多就侧重钓哪种鱼。晚秋水温较低,应从鲫鲤等相对耐低温的鱼为主攻对象,如果钓场鲤鱼多,找浑水、弱光的地方下钩,收获一定显著。
5. 秋钓跟着水温走 ——— 渔谚说 “ 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装满篓 ” 。秋钓和春钓一样,也处在气温水温变化较大的季节,饵钩跟着水温走,主动找鱼下钩,才能有理想的收获。 “ 秋钓深或秋钓阴 ” 要从实际出发,初秋水温高,早晚宜钓近岸,中午前后逐渐向深水区移位,但阴雨和气压偏低时,还是岸边和风口上鱼多。仲秋早晚较凉,可酌情钓深一点,中午前后有阳光时,上层和浅水水温稍高,鱼儿可能抵岸取暖或向浅滩游动,酌情钓半水或浅水,效果会更好。
6. 排除干扰耐心等鱼 ——— 秋后自然水域中小杂鱼特别多,大都是当年春天繁殖起来的,生命力强。一寸多长的 “ 爬地虎 ” ,竟能将 8 号钩吞入口腔。除了采取不打窝,少用草饵、加大面饵硬度,经常换位等办法,尽量减少其干扰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的耐性,等待鲫鱼和大鱼上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