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抓木鸟 于 2014-11-20 09:06 编辑
俗话说“树老枝枯叶子稀,人老腰弯把头低”,看到路上年龄大的老人走路蹒跚的样子,就联想到我们老的时候了,人都有一老,到那个时候我们也一样,都是独生子女,如果遇到孩子还孝顺,一个孩子要同时照顾几个老人,如果不孝、子女远在外地或者干脆旅居海外,那我们可能比现在的老人还惨点,日子就不好过喽!我说的这些都是题外话,活在当下,首先要对自己好点,趁着现在身体还动得了,该吃就吃,该乐就乐,该旅游就出去旅游,该钓鱼就去钓鱼,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你们说对吗?
随着天气的变凉,北方的鱼儿也越来越不好钓了,仅有的几次钓行也是收获寥寥,其中有一次和朋友小崔开车来回近200公里还空了军,呵呵,以前还真没有空军的感觉,现在是体会越来越深,明明看到天气气候挺好,河面也宽宽的,但就是鱼不吃食,连小鱼都不碰,空军是免不了了。
11月7-12日,APE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缩写) 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了减少污染,限制出行,北京市中央在京及事业单位统一放了3天假,也算又增加了一个小长假吧,还别说,近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北京的天空是越来越蓝,晚上的星星和月亮也是那样的明亮,但愿“APEC蓝”和“APEC月”能够永远保持下去。
11月11日是光棍节,放假期间,钓鱼机会难得,但到哪钓去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思来想去也就只能到住家附近的河道去看看了,带上简单钓具(架竿都没带)就出发了,今天的风很大,北风4-5级,阵风达到5-6级,河边也还是有几个和我一样瘾大的钓鱼人,我找一个与风平行的河道,选一个合适钓位,用大漂和重坠,钓活铅,鱼饵用的是蚯蚓,只见浮漂保持着一种频率随着波浪在水面逛荡,将钓竿直接架在一旁的发黄的蒲草上,钓了十几分钟浮漂就有了动静,只见浮漂动了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忙蹲下,手扶竿把,眼盯浮漂,只见浮漂缓缓地升了两格,我果断提竿,钓上一尾1两的开竿小鲫鱼
连蚯蚓都没换,又将线甩大鞭抛出,心想,好事成双,下一次能否钓上一尾大些的鲫鱼,真是心里想什么就来什么,只见浮漂微微一动,随即横向移动,我提竿钓上一尾2两多的鲫鱼,绷紧钓线,鱼儿乖乖地被我提上了岸
以后又钓上了一尾小鲫鱼,风越刮越大,只能收竿了
第二次钓鱼是11月16日,盼来盼去,却又盼来了一个有风的星期天,与杨哥约好,早上8点多就到达了上庄水库的一个河道,3-4级的西北风吹在脸上还挺冷,不算宽阔的河面微波粼粼,岸边生长的蒲草和芦苇已经变黄,一片片、一簇簇的芦苇上白绒绒的芦苇花随风晃动,一种初冬的景象出现在眼前
我和杨哥分别坐北朝南找好钓位,杨哥在我的左面
右面还有两位钓友,用杨哥的11米长竿向窝子里打了一小罐酒米,随着太阳的升高,由于热对流的关系,水面的风力越来越大,吹得我旁边的芦苇哗啦啦地响,不知道什么时候旁边的钓友都走了
水面上的浮漂露2目随着波浪有规律地摇摆着,但水下的水流与风相反,是自东向西的,这样漂到位后就逆着风向西缓缓移动,这就省得逗钓了,好长时间漂没有动静,我的注意力就转移了,看到对面来了两位钓友在做着准备工作,再一转眼看我的浮漂,咦!怎么比刚才升起了2目了,提竿后一尾鲫鱼上了岸
拉近看看,鲫鱼不大,它正睁着眼睛看着我,自己琢磨怎么就被钓了上来
杨哥那边不久也钓上了一尾一两左右的鲫鱼,看到这边的鱼情不是很好,我和杨哥商量后转移到一处水闸边,依着汉白玉的护栏居高临下地垂钓,水深半米左右,采用的方法是将钩扎上红虫或穿上蚯蚓,抛向远处,等漂没有动静时,向回一点点地拉,时不时地提竿逗一逗,幅度不用太大,能够将浮漂一半提出水面就行,然后再缓缓地放入水里,不管是上送、下顿、抖动还是横移,只要漂有异动都能够钓到鲫鱼。
我们2人用这种方法钓上大小鲫鱼10几尾,中午每人吃个面包,钓到下午3点收竿了
随着天气的转凉,鱼是一天比一天难钓了,这个季节,冷空气比较频繁,冷风一来,一刮就是三天风,好不容易盼来了个双休日,还是一个风天,去吧,在风中钓鱼很不舒服,不去吧,又不甘心,去不去钓鱼都很纠结;鱼难钓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天气凉,鱼儿不适应,鱼不爱动,一般情况下鱼的活动范围就小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电鱼的比较多、电的比较勤,这一电,连小鱼都不见了踪影,被电过的鱼受了惊吓,会几天都不吃食。如果是探钓就多转几个地方,看到哪人多,先别着急下竿,看看什么地方出鱼多,钓上的鱼大的地方再下竿也不迟。
感谢观帖!
|